安置放行砂石土采礦權,為地方發展建設提供支撐和保障-單缸液壓圓錐破
發布:瀏覽:次
修復治理,重繪紫江生態本底,紫江是湖南省四大河流之一,流經邵陽縣長陽浦鎮石溪村。村里的磚瓦頁巖礦區曾經占據山頭20多年,污染了山腳下的池塘和1000多畝農田。
深冬,記者來到石溪村,查看了關閉后基本完成生態修復的老礦區。他看到了碧波蕩漾、蜿蜒曲折、靜謐的紫江。 “以往天氣回潮時,礦井的煙飄到村里,味道很濃。礦井廢水阻礙了水稻幼苗的正常生長,池塘也養不出魚?!贝妩h支部書記唐本思回憶了礦區的生產情況,用力搖頭。
去年4月,因采礦許可證到期,邵陽縣自然資源局依法查處該村礦山。 9月,整治施工隊進駐現場。經過30多天的努力,完成了設備清理、煙囪爆破、清渣運輸等工作,隨后將占用耕地剝離的客土和耕層運走,開墾22畝耕地并移交到石溪村。對于這些來之不易的耕地,村里計劃將其作為育苗基地,發展雙季稻種植。
礦區復墾成良田的場景在其他封閉砂巖土礦區同時上演。在長陽浦鎮山木嶺村,村民羅先陽的家就在山木嶺建設石灰石礦旁邊。礦上的碎石堆在地里,影響了羅先陽一家的修為。去年9-10月,長陽浦鎮黨委書記朱向明帶領施工隊進入礦區進行整改。施工隊在依法關閉山木嶺礦的同時,還修建了水塘、灌渠,帶動了周邊農田整治和生態恢復。
在古州鎮仲壩村,主要由湖南省監管的仲壩村廢棄取土區已停產多年,但仍未得到有效利用。經過專項整治,該廢棄取土場已恢復林地70余畝。同樣,十里牌采石場停工后,也堆積了數萬噸廢料。經過專項整治,采石場共開墾耕地12畝,林地40余畝。
推動由“即改即改”向“長效治理”轉變,是邵陽縣下一步的工作方向。袁生亮說,整治砂石土礦亂象,只是一個開始。目前,邵陽縣正按照政府主導、規劃先行、規范管理的思路,設計合理布局選址、安置放行砂石土采礦權,為地方發展建設提供支撐和保障-單缸液壓圓錐破。砂、礫石和土壤資源。